为什么你家宝宝害怕吃辅食?可能是辅食性状你没有拿捏好!

宝宝爱吃饭,妈妈更安心。大家好,我是康乃馨母乳会社群的辅食咨询师安妮。

 

最近有个宝宝刚添加辅食的妈妈来咨询我,宝宝要吃流食到什么时候呢?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吃块状食物?这中间如何过渡呢?

 

对于她提的一连串关于辅食性状的问题,我想大多数妈妈也有同样的疑问。

 

辅食性状如何过渡,对于很多新手妈妈来说这是一道难题。

 

什么叫辅食性状过渡?

 

安妮用一句大白话来说,就是宝宝从吃流质食物过渡到吃固体食物的过程。

 

辅食性状过渡没跟上节奏,宝宝的咀嚼能力就可能会落后了。

 

辅食性状过渡太快,宝宝没来得及适应较稠、较粗的食物,就容易造成宝宝呕吐或者肠胃不适,甚至留下不愉快的进食经历,严重的还会让宝宝害怕吃辅食。

 

对于新手妈妈来说,其中的分寸,如何才能拿捏地好呢?

 

下面,安妮带领大家系统地来学习辅食性状过渡知识。

 

(一)辅食性状有哪些?

 

我们先来了解辅食性状有哪些,来看看安妮给大家制作的辅食性状过渡参考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

 

六月龄宝宝,还不会咀嚼,消化功能也比较弱,适合料理机加水制作出来的稀糊状食物,锻炼宝宝吞咽和舌头前后移动的能力;

 

七月龄宝宝,适合料理机制作的泥状、稠糊状,比如土豆泥、红薯泥等,锻炼宝宝用舌头和上颚碾碎食物的能力;

 

八月龄宝宝,适合勺子碾压的碎末状,比如勺子压碎的胡萝卜泥、香蕉泥、烂面条等,这阶段依然是锻炼宝宝用舌头和上颚碾碎食物的能力;

 

九、十月龄宝宝,适合刀切细的碎末状,这阶段仍然是锻炼宝宝用舌头和上腭碾碎食物的能力;

 

十一月龄宝宝,适合刀切碎的大颗粒状,比如面包片、胡萝卜条、苹果片等,锻炼舌头左右活动和牙床咀嚼食物的能力;

 

一岁至一岁半的宝宝,大部分已经长出磨牙,可以运用真正的咀嚼能力,适合刀切成的小块状食物,大概比成人食物稍软、稍细。

 

一岁半开始尝试接近成人的块状食物。

 

(二)辅食性状如何过渡?

 

既然辅食性状有这么多种,那么妈妈如何get到宝宝需要调整辅食性状呢?好多妈妈都反映这一步非常难。

 

安妮要提醒大家,每个宝宝都是独立的个体,辅食性状过渡的时间都不固定,上图给出来的是参考月龄,具体什么时候需要进行辅食性状的过渡,要看宝宝的接受度,所以,妈妈们一定要观察好宝宝进食过程的表现。

 

比如,六个多月的宝宝吃稀糊状吃得很好,接受度高,没有出现呕吐或者把辅食顶出来的现象,那么接下来可以减少辅食中的水分,将辅食调成稍稠的糊状,再继续给宝宝吃。

 

改变辅食性状后,头几次宝宝可能会出现干呕几下,多试几次让宝宝习惯。

 

安妮建议妈妈们,刚开始改变辅食性状,记得要小口小口地喂,如果每次小口喂,宝宝依然干呕、难咽,那说明这种辅食性状过于粗糙了,宝宝现阶段还不能接受。

 

记得安妮的小宝今年春节开始吃辅食,从稀糊状吃起。

 

最开始几天,小宝吃得挺好的,勺子一来就张大嘴巴接着,很快就光盘了。

 

我看她对稀糊状辅食接受度这么高,接着开始减少米糊的水量,调成糊糊能挂住勺子很缓慢滴落的状态,没想到小宝也能接受,只是偶尔吃太大口了会干呕一下下。

 

于是,我每次都是半小勺、半小勺地喂,慢慢地,她就习惯这种稍稠的糊糊状了。

 

后来,继续慢慢减少水量,继续半小勺半小勺地喂,米糊稠度就是这么慢慢过渡的。

 

接近七个半月的时候,我开始给小宝尝试颗粒面,依然是运用半小勺喂食方法,尝试了三天,她基本能完全接受颗粒面这种带有小颗粒状的食物了。

 

增加食物稠度,运用半小勺喂食方法,观察宝宝进食反应,及时调整合适的辅食性状,做到胆大心细,有的放矢。

 

(三)如何判断宝宝适不适应当前的辅食性状?

 

什么情况下能确定辅食太稠或者太粗,宝宝不能适应呢?

 

曾经有位妈妈在我朋友圈里留言,分享了她调整宝宝辅食性状的经历,因为米糊调得过稠导致宝宝出现了便秘。

 

是的,如果辅食性状变化太快,宝宝胃肠道还没适应过来,就有可能导致便秘。

 

其次,如果辅食性状一下跳跃太多,宝宝也有可能表现出拒食。

 

因为咀嚼能力跟不上过于粗糙的辅食,宝宝处理不了难度较高的粗糙辅食,久而久之,对辅食的兴趣度就受到影响,也可能会出现含食物,吐食物的表现。

 

所以,辅食性状的过渡跟辅食添加原则一样,从少到多,从稀到稠,从细到粗,从软到硬,根据宝宝咀嚼能力的发展,循序渐进地变化。

 

(四)辅食性状过渡对咀嚼能力发展的重要性

 

辅食添加,不是简单的帮宝宝把食物从嘴巴吃进肚子里就完事了,更多的是要在这个过程中让宝宝学习解锁新技能。

 

而咀嚼能力,就是其中一种新技能。

 

当年,作为新手妈妈的我比较谨慎,在魔王一岁前,我没了解辅食性状的重要性,一心想着宝宝吃得越细腻,消化吸收就越好,完全不明白辅食过于细腻会影响到他日后咀嚼能力的发展。

 

在魔王一岁前我更多的是给他提供糊状类的食物或者粥,可以说,块状的食物在魔王一岁前,我都不敢给他尝试。

 

最终,导致他三岁前吃成块的肉都会出现干呕,咀嚼能力大大地落后于同龄儿童!

 

所以,辅食性状循序渐进地加稠、加粗,对宝宝咀嚼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

 

到了现在,魔王的妹妹小宝吃辅食,我会计划性地对她的食物进行逐步加稠、加粗。

 

辅食初期六月龄从稀糊状、顺滑的辅食泥开始吃起,七月龄逐步到稠糊状、碎蓉状,八、九月龄过渡到柔软的手指食物、剁碎的食物小块,直到现在十月龄的小宝,已经开始学习处理小碎块食物了。

 

有次安妮在康乃馨母乳会社群里答疑时,一位七月龄宝宝的妈妈问到,为什么宝宝吃两口辅食就闭嘴不吃了?

 

排除了长牙等因素和不好的精神状态后,我发现,从宝宝添加辅食以来,这个妈妈一直觉得稠和粗的辅食对宝宝来说“太难”消化了,所以辅食添加接近一个月,她家宝宝的辅食性状依然停留在最初的稀糊状。

 

因为辅食性状没有跟上宝宝的咀嚼需求,所以在进食过程中宝宝出现拒食的表现。

 

很多妈妈跟我喂养魔王时一样,害怕辅食性状变稠、变粗会导致宝宝肠胃不适、害怕宝宝噎到等等。

 

所以,了解清楚各阶段辅食性状的变化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根据宝宝的进食状态、进食情况来判断辅食性状是否适合宝宝。

 

当宝宝完全接受目前辅食性状后,就可以考虑进过渡到下一个阶段的辅食性状。

 

千万不要像安妮当年一样,让魔王吃糊糊粥粥到一岁多,也不要以为宝宝长大了自然而然就会咀嚼就会好好吃饭,这都是非常危险的做法。

 

(五)如何纠正落后的咀嚼能力?

 

前面有介绍到,宝宝不适应辅食性状时,会出现拒食、含食物、吐食物的表现。

 

同样,如果较大月龄宝宝仍只能处理比较精细的食物,含食物、咀嚼效率低、吐食物……妈妈就要警惕宝宝出现了暂时性的咀嚼能力落后。

 

记得魔王一岁前喝的粥,我会用搅拌机把配菜全部搅碎碎,再加到米中一起熬成粥,粥里基本都是小碎末状的配菜,配菜只要处理得稍大一点,魔王喝粥时就会频繁干呕。

 

直到一岁半,我突然惊醒,再这么下去,魔王什么时候才会吃块状的食物?

 

于是,我开始尝试慢慢加粗辅食中的配菜。从魔王能接受的辅食性状———小碎末状开始。

 

对于魔王爱喝的粥,我从原先的稀粥,慢慢减少水量,变成稠粥;配菜从比较容易煮软的茄子、西红柿、南瓜等开始,从碎末状过渡到小块装的配菜,接着从没那么容易煮软的胡萝卜、莴笋、芹菜等开始,从碎末状过渡到小块装。

 

接着从魔王爱吃的手指食物———鸡蛋饼下手,在鸡蛋饼里添加配菜。

 

同样也是用魔王爱吃的三文鱼加到蛋饼中,首先三文鱼和鸡蛋用搅拌机搅打成泥后,摊熟成饼,魔王能接受这种饼后,接着三文鱼切成碎末状加到蛋液中,煎成饼。

 

魔王再次接受这种饼后,紧接着三文鱼切成小块装加到蛋液中,煎成饼。

 

就是通过这样循序渐进地改变食物性状,来调整落后的咀嚼能力。

 

不过,安妮要提醒大家,调整落后的咀嚼能力时,不能只提供新的辅食性状食物,必须同时提供宝宝当前能接受的辅食性状食物及需要锻炼的辅食性状食物,让宝宝每一顿都既有成就感,也有挑战性。

 

在宝宝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慢慢引导宝宝学会处理不同稠度、粗糙度的食物,宝宝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从直接吞辅食,到用舌头和上颚碾压辅食,到用牙床啃咬、牙齿咀嚼,一步一步解锁吃辅食的新技能。

 

运用半小勺喂食方法,从少到多,从稀到稠,从细到粗,从软到硬,根据宝宝咀嚼能力的发展,循序渐进地改变辅食性状。

 

对宝宝来说,这是一趟认识新事物的美丽旅程。

 

 

作者简介:安妮,康乃馨母乳会社群辅食咨询师,家有两个小吃货,为了让娃吃得正确、吃得健康,一直奔走在科学喂养的辅食路上!加好友(加微信869013531☜长按可复制)。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转载需注明“转自康乃馨母乳会:www. knxmrh.com,作者:安妮 ”,否则视为侵权!


QQ咨询
电话咨询
关注微信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