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教养方法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恐惧产生的,那么如果孩子已经产生恐惧,家长应该怎么处理呢?
一般很多家长都会采用下面这些办法,比如对害怕兔子的孩子给他讲兔子的故事、用游戏的方式化解、找一个不怕兔子的孩子或大人在他旁边玩儿兔子等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尝试。
但是,说实话,有经验的爸爸妈妈可能会知道,这些方法对程度比较轻的恐惧可能还有用,但是对比较深的恐惧就很难起到效果了。其实,有一个比较专业的心理学招术,叫“反条件作用法”,适用于中等程度的恐惧情况,家长们可以尝试使用。
它的核心是:给孩子接触恐惧的机会,并循序渐进的练习面对恐惧!
以兔子为例子,如果一个孩子害怕兔子,你会怎么做呢?很多家长会觉得奇怪,兔子有什么可怕的,于是主要的安慰方式是把“没什么可怕的”这句话挂在嘴边。
在这一点上,建议大家以后不要这么说,因为这没有任何帮助,还会让孩子觉得你并不是一个真正懂他的人。
那么“反条件作用法”会怎么做呢?
你可以选择在孩子肚子饿了想吃饭的时候(或者另外一件孩子特别喜欢做的事情,比如看动画片),让孩子看到食物。
同时,在餐厅的角落里放一只兔子。
没错!食物可以让饥饿的孩子感到开心但另一方面他又会有点恐惧,两者的适度安排非常重要。
如果餐厅太小,就放在某一个能让他刚好能看到兔子的门外,然后让孩子开始吃饭。
注意,除了吃饭这个时间以外的任何时间,都不要让他看到兔子。
第二天,先把兔子放到远处,然后稍微将兔子向孩子的方向靠近一点。如果孩子表现得很恐惧,就立刻停止接近,换一天再试试。
然后是第三天、第四天,每一天循序渐进,靠近一点点。
这样过一段时间以后,孩子就会消除恐惧,甚至,愿意让兔子躺在自己的膝盖上了!
心理学家用这样的方法帮助了很多孩子。比如,他们发现,如果孩子怕黑,那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试试。
睡觉前打开门,然后每天晚上关上一点点,或者把卧室的灯光调暗一点点,都可以逐渐帮助他们克服对黑暗的恐惧。
当孩子对某些事物有恐惧心理时,家长的做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孩子既然害怕就干脆避开,不让孩子学着面对;另一种则是相信胆量是锻炼出来的,怕黑就关小黑屋,以为孩子怕着怕着就不怕了。
其实两种方法都非常的不可取,尽管恐惧是可以通过努力克服的,但胆量绝不是在恐惧中历练出来的,只有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让孩子相信自己能够克服恐惧,他才有可能真的成功。
在国外有一个流行的说法:有一种教育叫做探险,只有TAKE RISKS(承担风险)才能看到别人看不见的风景。容易害怕可能来自于天生气质,但勇敢不是与生俱来的品质,而是家长必须教会孩子的人生必修课。祝愿大家都能帮助你们的孩子成为一个有勇气的人!
了解更多,请关注康乃馨母乳会微信公众号(微信ID:knxmrh)。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转载需注明“转自康乃馨母乳会:www. knxmrh.com 作者:小步菌”,否则视为侵权!